昆仑和黄河、长江、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形成的见证,亦是中华民族认同标志。昆仑崇拜实质是天崇拜,在羌、藏、彝、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文化中一脉相承,又与山崇拜、河崇拜、黄帝崇拜、玉崇拜、龙崇拜密切相关。欲与天公试比高,祁连昆仑皆天山。河岀昆仑也就是江河之水天上来,长江、黄河均源自青藏高原昆仑山脉。黄帝是昆仑主神,是帝王、英雄和祖先崇拜集中体现。玉出昆冈,昆仑亦是玉山。龙能入地升天,昆仑山脉也是龙脉。天崇拜是中华民族共同信仰,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摇篮,龙与玉是中华民族独特标志,黄帝是中华民族共祖,昆仑是中华民族认同关键符号。
历史语言人类学研究表明:帝、昆仑、祁连、撑犁、腾格里是不同时代或不同民族对至高无上天神不同音译,天帝崇拜有共同文化渊源。祁连昆仑皆天山,神州处处有昆仑,昆仑正宗在雍州。雍州是《禹贡》九州中唯一上上之州。汉代以前雍州是氐、羌、匈奴、月氏分布区。《后汉书·西羌传》:“羌人所居无常,依随水草,以产牧为业”。《魏略》:“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葱岭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匈奴崛起前月氏活跃于河西走廊或丝绸之路,亦称“月支”“禺知”,“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开拓了玉石之路或青铜之路。
羌人崇拜白石,白石代表天神。“羌人自来敬上天”,自视为“天神后代”。天神是羌族主神,每家每户房顶所供之白石既是祖先象征也是天神牌位。四川阿坝羌族至今仍然保持祭天传统,与羌族密切相关的纳西族也保留了《祭天古歌》。祭天是匈奴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大事,每年集会祭天已形成制度或风俗。《史记·匈奴列传》云:“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述更明确:“匈奴俗,岁有三岁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司马迁发现羌胡皆拜天,明确提出匈奴乃夏后氏之苗裔。他将尧舜和炎黄神话传说结合创作《五帝本纪》,以黄帝为始祖,体现了“华夷共祖”“天下一家”民族观。天下一家观念孕育了中华民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