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父,生卒年月不详,匈奴人。
汉景帝时,匈奴经常骚扰长城以南郡县,汉朝出兵反击获胜后,把俘虏的匈奴人大多赏赐给皇亲国戚和功臣世家为奴。堂邑侯陈午的妻子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曾得到朝廷赏赐的匈奴俘虏,甘父就是其中的一个。
甘父身强力壮,善于骑射,性情朴实,在陈午家中为奴十余年,对主人十分忠诚,办事勤奋努力,深得陈午的信任。汉武帝是在馆陶公主帮助下被汉景帝立为太子的,从小又定馆陶公主的女儿为后,因此,陈午不但是汉武帝的姑夫,又是汉武帝的岳父,朝野不敢直呼其姓名,都用封号和辈分称他为“堂邑父”。历史记载说“堂邑父胡奴甘父”,就是“武帝的岳父堂邑侯陈午家的匈奴仆人甘父”的意思。
汉武帝即位后,决定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国,东西夹攻匈奴,为此出榜招募使人,张骞和甘父同时应征。张骞被命为正使,甘父熟知匈奴国内情况,又会胡、汉两种语言,即以导译的身份参加了使者行列。
建元三年(前138),甘父跟随张骞,与百余名同伴一起,从长安出发,偷越了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区。当他们进入西域时,不幸被匈奴人捉住押往单于驻地,软禁起来。张骞和甘父并不灰心,秘密保存着汉朝使者信物旄节,准备随时逃离匈奴,继续完成使命。十年后,负责监视的匈奴人放松警惕,甘父和张骞乘机逃出。他们来到大宛国。张骞出示旄节,甘父说明来意,大宛国王立即将他们转送到西方的康居,康居国王又立即将他们转送到西南的大月氏国。
大月氏人原居河西走廊,因为多次受到匈奴的攻击,被迫一再西迁。甘父和张骞到达之时,大月氏已经征服大夏,重新建国。这里水土肥美,生活安乐,远离匈奴,大月氏王已经打消了向匈奴复仇的念头,任凭张骞和甘父百般劝导,不肯与汉朝结为同盟。张骞和甘父未能实现预期的愿望,一年以后,启程回国。归途中又被匈奴捉住,押回原来软禁的地点看管起来。元朔二年(前127),单于病死,匈奴大乱,甘父与张骞再次逃离匈奴,于第二年的夏天回到长安。
张骞和甘父两次逃离匈奴,横越茫无边际的戈壁沙漠时,总是相依为命。每当途中口粮匮乏之际,甘父就发挥他娴熟的箭技,射得飞禽和野兽充饥。因为甘父立了大功,汉武帝特意封他为“奉使君”。
编辑:马相军
审核:虎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