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疆|杜重远

时间:2025-09-24    浏览:87 次     来源:方志新疆

杜重远1897—1943,原名杜乾学,男,吉林省怀德县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革命烈士,1943年英勇就义。他的一生贯穿了实业救国、文化抗战、推动民族统一战线等多重贡献,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缩影。

1911年,杜重远考入沈阳省立师范附属中学,因参加反袁世凯复辟运动,改名“重远”,寓意“任重道远”。1917年,杜重远赴日本留学,就读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陶瓷制造专业。其间,他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1923年回国后,杜重远从事实业救国活动,在沈阳创办东北第一座机制窑厂——肇新窑业公司。1927年,杜重远当选奉天总商会副会长,多次组织抵制日货运动。

1931“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积极援助、组织和领导东北的抗日活动,支援义勇军的武装斗争,奔走各地发表抗日演说,后遭日本通缉,弃厂流亡北平。1933年,他率战地宣传队赴热河前线慰问抗日军队。19342月,杜重远主编《新生》周刊,宣传中共抗日救国主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同时,他还积极筹集资金支援抗日前线,为抗战作出积极贡献。19357月,因《新生》周刊在上海遭国民党政府查封,杜重远被捕入狱,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2个月,引发了轰动中外的“新生事件”。在狱中,杜重远接触了马列著作,并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193698日,他出狱后前往西安,力劝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对张学良转变思想并促成西安事变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杜重远在山西太原与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会见,在《抗战》刊物撰文介绍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成为党的坚定支持者。


基于新疆既是重要的抗战大后方又地处国际援华抗日物资运输要道的原因,杜重远于193710月、19386月和10月三次亲赴新疆考察。19381031日,应盛世才邀请,杜重远被新疆省政府任命为新疆学院(今新疆大学)院长。为办好学校,他邀请沈雁冰、张仲实等人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工作,邀请赵丹、徐韬、王为一等人来疆从事文艺宣传活动。杜重远还从祖国内地为新疆学院购买了大批图书资料,聘请史枚、高滔、史杰、沈志远等学者来新疆学院讲学和任教,增强了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学质量。19397月,杜重远组织“新疆学院暑期赴伊(犁)工作团”,沿途在昌吉、呼图壁、绥来(今玛纳斯)、乌苏、精河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抗日宣传,经常在《反帝战线》上发表宣传抗日爱国进步思想的文章。

杜重远除了操劳校务,还讲授语言文学系的国文课程。他办学严谨,要求在校学生必须写日记,并亲自督查。他经常深入课堂,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还经常出席学委会和反帝分会干事会的会议,热情指导学生会和反帝分会的工作。杜重远在校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新疆学院师生和各族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在一次由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宣传部学联科和新疆学生联合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演讲会上,杜重远发表《新新疆与新青年》的演说,反响颇大,后刊登在《反帝战线》和《新疆青年》上。杜重远虽是党外人士,但热忱爱国的革命精神,一切为公、不谋私利的高尚品德,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深受全院师生的衷心爱戴和尊重。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继续恶化盛世才逐渐趋向反动,193910月,杜重远辞职后被盛世才软禁在家中。19402月,周恩来从苏联治病返回延安,途经迪化逗留期间,设法营救杜重远,但盛世才百般掩饰推脱,不肯放人。1940518日,盛世才诬陷杜重远是“汪精卫系统的汉奸”,将他逮捕入狱并施以酷刑折磨。19429,盛世才终于撕下伪装,大肆逮捕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给杜重远捏造了“苏联间谍”“中共秘密党员”等罪名,蓄意制造所谓的“杜重远阴谋暴动案”。19435月,蒋介石派内政部次长王德溥等4人抵达迪化,以复审委员会的名义判处杜重远死刑。1943年夏,杜重远被盛世才秘密杀害,年仅46

杜重远以生命践行理想,从实业报国到笔战日寇,在狱中策反国民党西北将领到开拓边疆教育,终因坚守进步思想殉难。他不仅是东北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也是民族团结抗战的桥梁。1945年,《新华日报》称其为“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和最坚决的民族战士”,从实业家到民主战士的转变,彰显“抗日救国我辈之责”的担当。新疆大学设立了杜重远塑像,纪念他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的开拓与牺牲精神;吉林省公主岭市将其故居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事迹也深刻诠释了“任重道远”的精神内涵


本期编辑:马相军


字体:【大】【中】【小】
磅礴新疆